沙漠变牧场?还能产牛奶?跟随“自然少年团”一起探访绿洲有机王国

来源: 未来网 2025-08-04 11:42:32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巴彦淖尔8月4日电 (记者 谢青) 东经106°9′~107°10′,北纬40°9′~40°57′,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乌兰布和大沙漠腹地的绿洲,8月3日下午,2025 WYC未来网青少年保护自然影像推动计划“自然少年团”训练营的营员们,带着对“黄金奶源带”的好奇,一同走进蒙牛乳业特仑苏专属工厂、有机牧场、草场构建出的“沙漠绿洲有机王国”。

图为工厂参观

工厂:机械臂引起营员们惊叹

“机械臂好厉害,一下子就把货物举起来了”!

“原来牛奶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在特仑苏有机专属工厂,营员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牛奶的生产流程,感受绿色生产理念。

图为工厂参观

营员王越泽平时就很喜欢喝牛奶,看到产业链上机械臂的操作,他频频举起相机拍摄。“我喜欢科技、自然和历史,第一次看到有机牛奶的生产过程。”

讲解员告诉大家,通过“预处理工段、灌装工段、包装工段”三个工段,一瓶牛奶才能从牧场到餐桌。

从牧草种植基地的生态种植模式,到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粪污资源化处理技术,营员们清晰地认识到,乳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

图为草场参观

草场:野生鸟类拍摄惊喜连连

从以前的“千年荒漠”到现在的“有机净土”,蒙牛乳业在乌兰布和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种草养牛、牛粪还田,形成了产业治沙的可持续、可循环发展新模式。

夏季踏入特仑苏有机专属草场,不见漠漠黄沙,映入眼帘的是翠绿植被,紫花苜蓿和燕麦草随风摆动。星罗棋布的草业绿色喷灌圈紧紧相依,自建蓄水池丹琳湖,引黄河水下渗灌溉草场。

图为营员们在摄影

“我拍到了!”在丹琳湖的湖心岛,许多燕鸥在上空盘旋低鸣,营员们纷纷举起相机。营员王哲璞开心地说“看我这张,燕鸥嘴里还叼着鱼!”

展翅,回头,侧身,俯冲……空中的燕欧不时变换着姿势,王哲璞频频按动快门,他说“拍摄飞翔中的鸟特别不容易,技术难度比较高。”

在湖心岛上,营员们还惊喜地发现了野生鸟蛋,“如何拍摄出一张独特角度的鸟蛋照片”,也成了老师给营员们现场布置的练习作业。

“我是第一次拍摄鸟类。”营员郝骏之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了相机参数,他说“从静态到动态,自己又学到了摄影新知识。”

图为营员们在摄影

牧场:给奶牛拍一张“大头贴”

曾经掀起阵阵黄沙的乌兰布和,如今已是充满绿意柔情的奶牛天堂,特仑苏有机专属牧场就坐落在这里。

牧场依托有机草场优势,形成“草→畜→肥→田”闭环产业链,截至2025年日产鲜奶超1000吨,奶牛存栏量超10万头,产品涵盖牛奶、酸奶等品类。

图为营员们在摄影

“哞”。随着奶牛走近、差点舔到镜头盖,却让营员赵子宸有了一张满意的照片——鼻头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瞪着大眼睛,一张奶牛的大头贴显得娇憨可爱。

在来到牧场的路上,车窗外的植物,吸引了营员杨颜菲的注意。她说,“就像书本上的情景,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大自然的景色太迷人了。”

图为老师在为营员们讲解摄影技术

“蒙牛集团为乌兰布和保护自然影像训练营提供支持,让青少年沉浸式翻开大自然这本‘教科书’。”蒙牛集团常温学生奶及特通业务部品牌行销总监王路乾表示,蒙牛集团长期致力于绿色生产,推动乳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投身各类生态保护项目,此次将为青少年在训练营中学习自然知识、提升影像创作能力筑牢后盾。

接下来,营员们还将奔赴阴山看岩画文化、赴乌兰布和沙漠寻动植物身影、访千里山采风等,期待更丰富的精彩活动!

附部分营员拍摄作品:

营员曹宇杰作品

营员王泽容作品

营员王珺玉作品

营员杨颜菲作品

营员杨宜葭作品

【编辑耿玥】